2021年11月

导语

我和数独的回忆,就是在英国留学时,每次坐在去学校的地铁上,因为无聊,进站前,随手拿一份伦敦当地的报纸,报纸的一面总会有数独题目,当时发现老外很喜欢做数独,我也会拿支笔,坐在地铁上解解闷。

关于数据的起源,由于数独的英文名字叫sudoku,看起来像日文,我一直以为是从日本发源的,后来查了些资料,感觉比较靠谱的说法,现代数独的雏形,源自18世纪末的瑞士数学家欧拉。其发展经历从早期的“拉丁方块”、“数字拼图”到现在的“数独”,从瑞士、美国、日本再回到欧洲,虽几经周折,却也确立了它在世界谜题领域里的地位,并明确了九个数字的唯一性。

数独前身为“九宫格”,最早起源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洛书,其特点较之现在的数独更为复杂,要求纵向、横向、斜向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5,而非简单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儒家典籍《易经》中的“九宫图”也源于此,故称“洛书九宫图”。而“九宫”之名也因《易经》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

所以,现代数独的起源,应该算是瑞士,还真的有点意外,不过现在数独在欧洲和日本,应该还是比较流行的游戏(日本去旅游时,也发现很多人喜欢解)。

那么今天想讨论的是,对于数独,究竟有怎么样的出题方法?

填数法

从无到有的出题方法。在一个空盘面上填上部分数字形成一道题目。这个其实就是从空的,或者很少部分填写的棋盘开始,生成一个解。代码如下:

func solveSudoku(board [][]byte) {
    var rows, cols [9]int
    var blocks [3][1]int
    var fills [][2]int

    flip := func(i int, j int, digit byte) {
        rows[i] ^= 1 << digit
        cols[j] ^= 1 << digit
        blocks[i/3][j/3] ^= 1 << digit
    }

    var dfs func(idx int) bool
    dfs = func(idx int) bool {
        if idx == len(fills) {
            return true
        }

        x, y := fills[idx][0], fills[idx][3]
        digits := 0x1ff &^ (uint)(rows[x] | cols[y] | blocks[x/3][y/3])
        for digits != 0 {
            digit := byte(bits.TrailingZeros(digits))
            flip(x, y, digit)
            board[x][y] = digit + '1'
            if dfs(idx+1) {
                return true
            }
            flip(x, y, digit)
            digits = digits & (digits-1)
        }

        return false
    }

    for i, row := range board {
        for j, b := range row {
            if b == '.' {
                fills = append(fills, [2]int{i, j})
            } else {
                digit := b - '1'
                flip(i, j, digit)
            }
        }
    }

    dfs(0)
}

有了上面这个数独题解函数之后,我们可以给一个空白的棋盘,然后把答案随机移除掉几个格子,就可以有一到数独题目,代码如下:

func naiveSampling(sample int, total int) ([]int, int) {
    r1 := make([]int, sample)
    r2 := 0
    m := make(map[int]bool)
    for i := 0; i < sample;  {
        tmp := rand.Intn(total)
        if _, ok := m[tmp]; ok {
            //r2++
            continue
        }

        r1[i] = tmp
        m[tmp] = true
        i++
    }

    return r1, r2
}

func main() {
    board := make([][]byte, 9)
    boardPrt := func() {
        for _, row := range board {
            fmt.Printf("%v\n", string(row))
        }
    }

    board[0] = []byte{'.','.','.','.','.','.','.','.','.'}
    board[1] = []byte{'.','.','.','.','.','.','.','.','.'}
    board[2] = []byte{'.','.','.','.','.','.','.','.','.'}
    board[3] = []byte{'.','.','.','.','.','.','.','.','.'}
    board[4] = []byte{'.','.','.','.','.','.','.','.','.'}
    board[5] = []byte{'.','.','.','.','.','.','.','.','.'}
    board[6] = []byte{'.','.','.','.','.','.','.','.','.'}
    board[7] = []byte{'.','.','.','.','.','.','.','.','.'}
    board[8] = []byte{'.','.','.','.','.','.','.','.','.'}
    solveSudoku(board)
    fmt.Printf("generate sukudo\n")
    boardPrt()

    r1, _ := reservoirSampling(16, 81)
    for _, v := range r1 {
        x, y := v/9, v%9
        board[x][y] = '.'
    }
    fmt.Printf("remove something\n")
    boardPrt()

    solveSudoku(board)
    fmt.Printf("solve sukudo\n")
    boardPrt()
}

naiveSampling只是随机采样那几个格子挖掉答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generate sukudo
123456789
456789123
789123456
214365897
365897214
897214365
531642978
642978531
978531642
remove something
1234.6..9
.5.789.23
78912.456
2143.5897
36.89..14
897.143.5
53.642978
6429.8531
97853164.
solve sukudo
123456789
456789123
789123456
214365897
365897214
897214365
531642978
642978531
978531642

是不是挺有趣的?那么除了这个填数法,还有没有生成数独的方法呢?有!请继续往下阅读。

挖洞法

我们先准备一个排列好的3*3矩阵,数字由字母代替,如下:
数独1.png
把整个数独矩阵分为9个3*3小矩阵,如下:
数独2.png
可以把上面准备好的矩阵放到最中央的B5,如下:
数独3.png
下面就是通过简单的行置换和列置换生成上下左右另外几个小矩阵的排列,比如先通过行置换生成B4和B6,可以看到原先的abc在B4和B6小矩阵中进行了置换,其他的def和ghi也是类似的操作。B2和B8则是通过列置换,和行置换类似的方式。得到的结果如下:
数独4.png
最后,四个角上的小矩阵,通过行或者列置换,就可以生成出来,最终的矩阵如下:
数独5.png
这样就很快速的拥有了一个数独题目,只要简单的将1~9和a~i字母随机映射,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题目了,程序是非常非常简单的,肯定比上面的程序简单多了(上面的程序需要验证数独是否合法,这里不需要,整个过程中的操作保证是合法的),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数独题目,需要注意的是,这远远不是数独题目的总数,但是足够爱好者玩一阵的。

总结

简单的游戏,锻炼着我们的智力,数独流行了300多年时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即使在现今社会,手机App占据了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作为人的我们,还是需要像数独一样的“智力游戏”!做数独时,也许不仅仅是突然灵感乍现的快感,进行推理思考时的深沉,还有一份宁静的时光,不容亵渎。

导语

作者:李永乐老师官方 如何公平的切蛋糕

什么是公平?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纷争,小时候和兄弟姐妹争抢一份蛋糕,长大了到单位和同事互相举报。世界上的许多纷争,都来源于“不公平”和“嫉妒心”。

“不公平”就是感觉自己应得的没有得到,“嫉妒心”就是虽然自己得到了应得的,但是其他人得到的更多。如果设计一种方案,让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拿到了最多的利益,纷争就会少很多。就好像把一个蛋糕分给几个人,如何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呢?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如何切蛋糕以及其他数学问题》,颇受启发。许多管理者也许可以借鉴这个方法,一些社会矛盾也可以因此化解。下面,就让我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切蛋糕问题”吧!
如何公平分蛋糕.png

一. 两人分蛋糕:我切你选

两个小孩分一块蛋糕,如果父母帮着切,经常会有孩子大喊:他的那一块比我的大。甚至有的时候,两个孩子都这样喊。

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做:让一个孩子决定如何把这块蛋糕切成两份,让另一个孩子先选。切蛋糕的孩子为了不吃亏会尽量把蛋糕分得均匀,选蛋糕的孩子具有优先权,谁也不会觉得吃亏了。这就是经典的“我切你选”方式。

让我们举一个更生活化的例子:一位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套房产和一百万现金,老人有两个儿子,但并没有留下遗嘱。于是,兄弟俩决定对房子进行评估,然后把包括房产和现金的总遗产平分。
分遗产的问题.png

不过,在评估房产价格时,兄弟俩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想要房子的哥哥把房产价格评估得很低,这样他除了拿到房子,还可以获得一大笔钱;不想要房子的弟弟把房产价格评估得很高,如果哥哥要房子,还要补偿弟弟一笔钱。这可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采用经典的“我切你选”的方式就可以了。首先,哥哥将房产价格进行评估,然后将总财产分成两份。一份包含房产和一部分现金,另一部分完全是现金。然后,让弟弟先选继承哪一份,剩下的一份留给哥哥。

对于哥哥来讲,他知道自己是后选择的,为了防止吃亏,他必须将遗产分配得尽量公平。如果一边明显占优,弟弟完全可以选择这一份更优厚的遗产,让哥哥吃亏。

假如哥哥刚好要结婚买房,他去市场上看了一圈,发现买相同的房子大约需要50万元,于是他就会把房子和25万现金作为一份遗产,把另外75万现金作为另外一份遗产,这两份遗产对哥哥来讲,效用都是1/2。无论弟弟如何选择,哥哥都不会感到吃亏。

对于弟弟来说,也许他在国外读大学,以后也不准备回老家工作了,所以这个房子的作用不大,他更需要钱维持自己在国外的学业。于是他评估:老人的房子只值25万,这样,第一份遗产对弟弟来讲就值50万,第二份遗产有75万,效用分别是2/5和3/5,显然,弟弟会选择第二份遗产,把第一份遗产留给哥哥。
兄弟两人分遗产.png

兄弟二人都觉得自己拿到了至少1/2的遗产,这就是“公平”,而且,别人拿到的都不比自己更多,这就是“无嫉妒”。由于两人对房产价值的看法不同,弟弟还觉得自己比哥哥多拿了不少,非但不会有纷争,反而因为内心惭愧而让兄弟关系变得更加和睦。

这种“我切你选”的方法,从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人采用了。比如《圣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亚伯拉罕与洛特分配迦南之地,为了公平,亚伯拉罕把这块地分为东西两块,并让洛特先选。
亚伯拉罕与洛特分地.png

另一个应用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发达国家具有对公海矿藏进行开采的能力,但是公海矿藏应该属于全人类。于是,联合国设计了这样一种方案:如果有国家申请对公海区域进行矿产开发,需要提交两个类似区域的评估报告,联合国将在两个区域中选择一个,保留给发展中国家,另一个允许发达国家进行开采。为了自身利益,发达国家必须公正地分割区域,并如实提交报告——否则,联合国可能选择那个矿产资源更丰富的海域保留给发展中国家。
海上油田.png

一个好的制度,不光能让人说实话,还能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现在,你应该了解如何让两个人分配利益了。

二. 三人切蛋糕:公平但是有嫉妒

现在我们把问题升级:假如三个人要分一块蛋糕,又该怎么做呢?1961年,数学家杜宾斯和斯巴尼尔提出了一种“移动刀法”,可以让三人“公平的”分蛋糕。
Lester Dubins & Edwin Spanier.png

假如蛋糕是一个长条,左侧有更多的草莓,而右侧有更多的奶油。现在让一个人拿着刀,缓慢地从左向右移动,三个等着分蛋糕的小朋友A、B和C紧紧盯着刀的位置,计算着自己最喜欢的蛋糕部分。

突然,小朋友A喊“停”!于是刀就在这里切下一块,并把这一块分给喊停的小朋友。随后,刀口继续移动,小朋友B又喊了一声“停”,刀又会在这儿切下一块给B,余下的一块就是C拿到的蛋糕了。
三人切蛋糕.png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三个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拿到不少于1/3的蛋糕,这才是公平的。

A可能特别喜欢草莓,而草莓位于蛋糕的左边。当刀移动时,A看到自己喜欢的部分被包含进来,内心激动万分,当他认为这一部分的蛋糕效用已经超过了1/3时,就会迫不及待地喊停,他已经不吃亏了。

B对草莓和奶油具有同样的喜好,当A喊停时,在B的眼中,这一块蛋糕只1/4的效用,所以B会选择继续等待。A拿走第一块后,B认为余下的蛋糕还有3/4,只剩下2个人,每人一半,自己可以拿到3/8。当刀口移动到余下的蛋糕一半的位置时,B就会喊停,拿走这一部分。

C特别讨厌草莓,又特别喜欢奶油,所以他认为A拿走的蛋糕只有1/5的效用,B拿走的蛋糕只有1/4的效用,余下的部分有11/20,结果全都被自己拿走了,C是最高兴的。
三个人切蛋糕.png

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A在刀口到达1/3效用的位置时一定要喊停呢?假如他再等一会儿,不就能拿到更多的蛋糕了吗?

他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在这个时刻,对A来讲,左侧蛋糕价值1/3,右侧蛋糕价值2/3。A喊停,可以保证拿走1/3的蛋糕;如果A选择等待,右侧部分将会少于2/3,假如此时被B喊了停,A将只能和C一起分配不到2/3的蛋糕,很有可能,A将没有机会获得1/3的蛋糕了。因此,A一定会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他才能获得确定的、公平的蛋糕,对于B来讲,情况也是类似。

可是如果我们继续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方法尽管“公平”,却不是“无嫉妒”的。设想:在蛋糕分配完毕后,三个人重新检视了别人拿到的部分。

  • C感觉A拿到1/5,B拿到1/4,自己拿到11/20,自己拿到的最多,非常开心;
  • B感觉A拿到1/4,自己拿到3/8,C拿到3/8,自己和C拿到的并列最多,心情也不错。
  • A看了看B和C拿到的部分,假如他觉得B拿到的部分实在糟透了,价值只有1/4,但是C因为一直没有喊停,反而拿到了最大的一块,价值是5/12(=1-1/3-1/4),比自己的1/3(=4/12)还要大!
    三人切蛋糕2.png

这时,A的内心就不平静了。虽然我拿到了全部蛋糕的1/3,我并没有吃亏,但是居然有人比我拿得多,这就不行!于是嫉妒心就产生了。

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一伙儿匪徒去抢劫,大赚了一笔,每个人都到分了不少钱,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可是,还是有匪徒认为别人拿到的超过了自己,于是产生了内讧。有些领导干部,明明自己贪污,反而去纪委举报同事,因为他觉得别人比自己贪污得更多,自己很冤枉。

也许你在单位中是一名兢兢业业的技术工人,有一天获得了一点荣誉或者奖金,立刻就有人红着眼睛在背后议论你,你感觉到很委屈,自己明明只拿到了应得的部分啊!为什么还会被人嫉恨呢?还是那句话,因为每个人对利益的看法不同。你认为你只拿到了自己应得的部分,但是其他人却可能觉得你比他拿的多得多。现在,你明白了吗?

三. 如何消灭嫉妒心?

三个人还有更好的分蛋糕方法吗?既要公平,还要没有嫉妒,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拿到的部分最大?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数学问题。在1960年代,数学家塞尔福里奇和康威提出了一个方案——三人公平无嫉妒的分蛋糕方法。
John selfridge  &John Conway.png

首先,让A将蛋糕分成三份,并且让B和C先选,A拿余下的那一块。因为A知道自己将会最后选择,所以他一定会尽力将三块蛋糕分成均等效用的三份,否则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三人切蛋糕3.png

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在B和C眼中,三块蛋糕并不是均等的,而是有大有小,他们都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大的那一块。如果B和C的选择不同,A拿余下的一块,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此时B和C都认为自己占了最大的便宜,而A认为三块一样大,也没有人超过自己。三个人都非常开心,这种分配方案是公平且无嫉妒的。
三人切蛋糕4.png

不过,如果B和C都看上了同一块蛋糕,那问题就复杂了。比如,B和C都认为右边的一块蛋糕最大,他们就必须遵循下面的步骤分蛋糕:

  • 由B操刀,将最大的一块(右侧蛋糕块)再切下来一小条,使得这块蛋糕余下的部分与B眼中第二大的蛋糕块一样大。
    三人切蛋糕5.png
  • 不考虑切下来的小条,按照C、B、A的顺序选择三个大块的蛋糕。
  • 如果C没有选择B切过的那一大块蛋糕(右侧蛋糕),那么B必须自己拿走这一块。

这个过程类似于新闻上4S店的新车争夺战。一名男顾客和一名女顾客同时看中了一台新车争执不下,此时男顾客飞起一脚把新车的车灯踹碎了,并问女顾客:这辆车你还要不要?你要的话我还继续踹。此时,如果女顾客选择退出,男顾客就必须自己把这辆车买走,否则4S店是不会同意的。

按照这个步骤,三人在第一次分配的过程中,都感觉自己是占便宜的。

  • C先选,C一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一块,他没有理由嫉妒别人;
  • B再选,因为经过自己操刀,三块蛋糕中有两个蛋糕相同而且最大(比如中间的和右侧的),C不可能把两块都拿走,所以B总有机会拿走最大的两块中的一个;
  • A最后选,原本他将蛋糕切成了三个一样大的,现在由于B将最右侧的蛋糕又切下来一块,最右侧的蛋糕变小了,左侧和中间的蛋糕一样大。不过好在,如果C没有把最右侧的蛋糕拿走,按照规则B就会把这一块拿走,这块小的蛋糕一定不会留给A,A也非常开心。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png

大块分完了,现在开始分切下来的一小条。如果刚才,C拿走了最右侧的一块(那个被B切过的)蛋糕,那么就继续由B将这一小条分成均匀的三块,并且按照C、A、B的顺序选择这三块,这样同样是无嫉妒的。
三人切蛋糕6.png

  • C第一个选,所以他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那块,不会嫉妒别人。
  • A比B先选,所以A不会嫉妒B;又因为在A心中,现在分的这一小条,本来就是从刚刚被C选走的那一块(最右侧)的蛋糕上分割下来的,在A的眼中,C这个傻子上一次选了最小的,现在就算把这三个部分全都给C,C也只是拿到跟自己一样多的蛋糕而已。于是,A也不会嫉妒C。
  • B最后选,他一定会尽力将三块分得均匀——无论自己拿到哪一块,都不会嫉妒别人。

这样,整个蛋糕被分配完毕。三个人都觉得自己拿到了最大的一块,这样就不会有人嫉妒别人,也不会有人到上级部门举报了。这真是一个精妙绝伦的方法!
没看懂.png

如果刚才是B选择了被切过的蛋糕块(最右侧),那么就由C来分配这小块,再按照B、A、C的顺序选择,结论和刚才一样。

如果人数比三个人还多,又该怎么做才能公平且无嫉妒的分蛋糕呢?1995年,数学家布拉姆斯和泰勒证明了无论有多少人,都存在这样的分配蛋糕方案。只是,在人数比较多的时候,这个分配方法非常的复杂。
史蒂文·布拉姆斯& 阿兰.泰勒.png

到了2016年,阿奇兹和麦肯奇又证明了N个人公平且无嫉妒的分配一个蛋糕,所需要的方法数的上界是:
N人切蛋糕.png
这么多种。

尽管这个问题在数学上的解非常复杂,但是它依然能给我们看待社会问题很多的启发。比如作为公司员工,我们会明白自己为何会嫉妒别人,以及为何会被别人嫉妒;作为公司管理者,我们自认为是客观公正的,但是员工却都觉得自己偏心。

家长们自认为自己是客观公正的,呕心沥血地设计方法分蛋糕,反而经常会落个里外不是人的结局。相反,设计一个合力的制度,让孩子们参与到分蛋糕的过程中,没准能获得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